华东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上海

上海闵行区:志愿服务新常态 文明闵行新气象

来源:中国志愿 时间:2017年09月04日

  德厚闵行,文进万家。

  你知道吗?在闵行大地上,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几岁的学生,每个年龄段都有杰出的志愿者代表以及他们身后的志愿服务故事,感召着每一个闵行人——

  80多岁的鲍美利与她的“开心小屋”,70多岁的王春英与她的“春英工作室”,60多岁的张灿红与她的“彩虹妈妈工作室”,50多岁的王敏与他的“隐形的翅膀志愿联盟”,40多岁的刘显保与他的“显保家维”便民服务,30多岁的孔令韬与他的“更绿中国”环保志愿服务,20多岁的王海滨与他的“助残心理引导”志愿服务,10多岁的希娜拉与她的“小小爱心公益行”志愿服务……

  据介绍,2015年以来,闵行区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注重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坚持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与建设美丽闵行相结合、与构建和谐城区相结合,全区志愿者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闵行城区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为建设崇德向善闵行树立了道德新高地,为打造现代文明城区绘就了一道道亮丽风景。

  志愿文化蓬勃发展,让文明力量在这里凝聚,城市温度在这里彰显。目前,闵行全区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38万人,相比三年前的14万人翻了一番还不止,同时建立起了近600个志愿服务站点,形成了在区、街镇、社区的“1+14+Х”全覆盖体系。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闵行涌现了一个又一个感动全城的志愿服务品牌,有的甚至闻名全国。不久之后,通过各方的努力,科学高效的社区“菜单式”志愿服务新模式终将遍地开花。

  闵行,已然成为一座志愿服务创新不断、精彩纷呈的志愿之城。

  新风尚 ——“我志愿、我快乐”成为闵行人的生活时尚

  今年暑期,闵行开办了51个“爱心暑托班”,260名大学生志愿者、1000余名高中生志愿者、150名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和150余名教师志愿者加入了各个办班点的教学管理工作。

  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300余名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交通文明志愿者分别来到全区近40个主要交通路口值勤,协助维护秩序。

  每天,在全区已建成的37个邻里中心,助老、便民、文化等各类志愿服务持续不断,形成了“一公里”志愿服务圈。很多社区志愿者把到邻里中心参加志愿服务,作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截至7月31日,闵行区共有注册志愿者380377人,有志愿服务项目14600个,志愿服务团队(组织)1471支,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21%,注册志愿者活跃度达到73%。如此,闵行全区较好地形成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和社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正在成为闵行市民的一种生活时尚和新风范,由志愿者用爱心和奉献铸就的一个个文明闵行“新地标”不断涌现。

  经典案例“连连看”

  “开心小屋”志愿服务

  “开心小屋”志愿者在社区庆祝党的生日唱红歌

  闵行区虹桥镇龙柏三村80多岁的鲍美利老师,退休后主动打开家门,把自己的家取名为“开心小屋”,自己当志愿者,迎接周围认识或不认识的居民,与一群志趣相投的社区邻里一起,演绎着“开心小屋”里的快乐人生。

  唱歌、弹琴、举办个人演唱会,家长里短中舒展胸怀,彼此关爱,增加互信,增进认同。如今,在27家“开心小屋”里,社区邻里没有陌生,只有信任;没有隔阂,只有亲情;没有消极悲观,只有积极乐观。这里,充满了社区文化的正能量,成为居民们身心健康的加油站,修身养性的新港湾和基层志愿服务的新亮点。

  2016年,300名开心小屋成员还投身住宅小区“五违”整治、党员“清洁家园”、交通文明劝导等活动中去,用实际行动温暖了社区居民,擦亮了开心小屋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

  “彩虹妈妈”工作室

  “彩虹妈妈”在工作室和家长聊天谈心

  “彩虹妈妈”工作室“彩虹妈妈”张灿红家庭,2016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2013年10月,张灿红为了帮助更多与自己境遇相似的家庭,创建了“彩虹妈妈”工作室,无偿向孤独症家庭开放。工作室现有固定志愿者30余人,来自各行各业。她还创建了“天使星妈”微信群,呼吁大家正确认识自闭症,提前进行行为干预,该群人数已达到了千人以上,目前有464位自闭症家长正式登记在册。

  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弹琴、画画、看书,还定期开展手工课程,做小饰品。“彩虹妈妈”工作室每月平均开展三次活动,每年近40次,服务孤独症孩童1000人次,服务孤独症家庭300多个。

  2017年3月,为了适应发展需要,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又建立了“张灿红志愿者工作室”,以张灿红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到项目中来,同时加强信息化管理,努力为更多的孤独症家庭和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新浦江人”马开阳

  马开阳是一位“新浦江人”,也是一位理发师,2004年开始做志愿者为老人理发,一干就是13年。除了打理自己的理发店,他每月10日去居委会为老人免费理发,每月20日去敬老院为老人免费理发,每月还定点定时去红梅雅苑、永康城、锦江苑小区做理发志愿服务。

  浦江镇汇红村的张老太太患骨质疏松症5年,马开阳免费上门为她服务了5年;敬老院有位老先生因病卧床9年,马开阳免费上门为他理发9年,直到老人过世;汇东村有位8年前患白内障的老人行动不方便,马开阳义务上门理发8年。如今,在浦江镇,马开阳已经是知名的志愿者。

  新格局 ——形成“1+14+Х”志愿服务体系全覆盖

  到目前为止,闵行已建成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1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14个、居委及社区志愿服务站433个、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21个、景区景点及窗口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6个、重点行业及单位志愿者服务基地25家、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基地142家,形成了全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1+14+Х”全覆盖模式。

  七宝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在制作爱心香囊

  首先,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严格按照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明确的标准化配置、信息化覆盖、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共建、组织化再造、规范化管理、内涵化发展、品牌化塑造8大指标、36条标准,闵行在全区14个镇、街道、工业区建立了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并全部通过评估验收。全区统一按照“六有”标准(即: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项目、有平台、有档案),在433个居委及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并常态化运行服务。

  其次,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落实中央要求,闵行统一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图书馆、区科技馆、区博物馆、区群众艺术馆、区烈士陵园(纪念馆)、张充仁纪念馆和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文体活动中心建立21个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立足场馆特点,分别组建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第三,公园及景区景点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闵行统一铭牌、标识和站点志愿服务文化布置,在3家区级公园——莘城中央公园、闵行体育公园、闵行文化公园和3个区级以上旅游景点——锦江乐园、七宝老街、虹桥“老外街”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常态招募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为游客提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另外,重点窗口单位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授牌,在区证照办理中心和13个街镇(工业区)政务大厅、3家区医院(闵行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12家街镇卫生服务中心及1个长途客运站建立了3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这些站点分别招募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志愿者专长和服务区域、时间等设计项目,常态化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

  新动力 ——全面实施“社区新动力”志愿服务计划

  发现动力伙伴、培育动力伙伴、凝聚动力伙伴、宣传动力伙伴。为了推动闵行区志愿服务工作更好服务民生,有效支持和促进全区14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陆续建成的100个邻里中心发挥平台阵地作用,全面解决志愿服务供需对接难题,提升其在推动街镇和村居委构建志愿服务体系以及加强志愿服务效能方面的价值,闵行区文明办、闵行区社建办联合实施“社区新动力”志愿服务计划。

  展望未来,该项目以覆盖邻里中心、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其他志愿服务基地为目标,通过激发志愿服务团队融入潜能,以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平台、以邻里中心为核心,形成闵行区志愿服务的“三库一体系”,即志愿服务项目库、志愿服务阵地库、志愿服务人才库和志愿服务资源的社区融入体系,最终建成科学高效的社区“菜单式”志愿服务新模式。

  新品牌 ——品牌示范,引领志愿服务新发展

  这几年,闵行涌现出了一批市级乃至国家级的志愿者服务品牌。这当中,有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吴泾镇“保护母亲河”志愿行动,上海市群众最喜爱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鲁冰花”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显保家维”便民服务进社区,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特殊残疾(截瘫)患者家庭”关爱项目等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志愿服务品牌。

  同时,闵行也涌现出了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的代表张灿红、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开心小屋”屋主鲍美利和“显保家维”便民服务项目负责人刘显保,以及上海市杰出志愿者张更大等一批优秀志愿者代表。此外,还有历届“可爱的闵行人”代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培育了11支志愿服务分队和6个“可爱的闵行人”志愿服务基地,常年以便民服务“大蓬车”进社区的形式,引领志愿者在闵行大地上播撒文明的种子,传递好人的温暖。

  经典案例“连连看”

  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吴泾镇“保护母亲河”志愿行动

  2017年4月吴泾志愿联盟联合发布2017年志愿服务项目

  黄浦江畔,一根捞杆传四代。1996年,在王显明老人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行动中。20年来,从王显明、吕信荣、张更大到目前由20余支团队组建的“保护母亲河”志愿者俱乐部,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农历的毎月初一、十五,在黄浦江畔的吴泾公园,志愿者“保护母亲河”的志愿行动从未间断过,他们用一根捞杆将志愿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2016年上海市群众最喜爱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显保家维”便民服务进社区

  2002年3月,刘显保创立“显保家维”便民服务进社区项目。15年来,该项目专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国内外家电维修、保养等便民服务,逐步建立了一支拥有精湛技术、乐于奉献的志愿服务团队。

  项目拥有志愿者58人,在闵行区建立了11家便民服务网点,服务范围覆盖七宝、新虹、颛桥、虹桥、古美、梅陇、莘庄、江川、马桥、华漕等10个街镇729个小区,并派出1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在社区轮流设摊为居民免费维修家电。维修项目大到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油烟机、电脑,小到收音机、遥控器。多年来,他们为80岁以上老人上门免费维修家电;发放家电维修服务卡;开设“电器安全检查”、“电器节能减耗宣讲”课堂;推出惠民服务、关爱服务和贴心服务;积极参与闵行区“可爱的闵行人”便民服务“大篷车”进社区活动,用专业技能让更多百姓受惠,深受闵行居民欢迎。

  2015年上海市群众最喜爱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鲁冰花”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2012年5月,闵行区妇联立足家庭主阵地,启动了“鲁冰花”家庭教育服务项目,693名志愿者践行着“自学共习、自助助人”的理念,通过构建数字化运作、专题培训集体备课、星级指导师、志愿者培育、走访宣传、家庭教育医生服务五大模式,建立有闵行特色的普惠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项目开展以来,志愿者服务上万次,在社区开设亲子类活动1000余场,开展各类宣传讲座650余次,参与的社区家长多达10万人次。该项目最大程度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鲁冰花”家庭教育,最大范围凝聚了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年轻志愿者,带动社区家庭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

  2014—2015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隐形的翅膀”公益志愿联盟“隐形的翅膀”公益志愿联盟,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创新精神而又务实的一个志愿组织。该组织在志愿服务领域开展了多个项目,成效丰硕。联盟现有成员110名,与30多家社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联盟实行承诺制,加入有一定的准入条件,成员精干、素质较高,所有志愿者都纳入了5个志愿公益项目团队。2014年,联盟做了3个项目,2015年增加到8个,涵盖助残、敬老、帮困、创业、无偿献血等多个领域。该联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探索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共赢,放大项目效果。“隐形的翅膀”公益志愿联盟,获评为2013-2014年度闵行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14—2015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新拓展 ——新兴力量不断充实志愿服务新空间

  新队伍为闵行志愿服务增添新力量。“朗读天使”志愿服务项目,由著名策划人、制作人于其多于2014年11月发起成立,联合一批有志于儿童电视节目的电视人,将电视专业的特长与志愿互动结合,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推广阅读理念,培养阅读兴趣,目前在册志愿者228人。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新闻主播、大学传播系教授、少儿节目主播、企业主管、编辑、记者、老师和普通的爸爸妈妈们。朗读天使志愿服务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有100多名朗读天使,共录制800多分钟绘本故事,并与闵行电视台联合制作《非读不可》少儿节目专栏,屡获专业奖项,受到专家、家长和小朋友们的一致好评。仅2016年,“朗读天使”就开设公益阅读活动23次,参加总人数约30000人次。

  “映山红”志愿服务,是位于闵行虹桥镇的“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的爱心志愿品牌。“映山红”爱心助学活动随工程项目在江西、山东、贵州、内蒙古等地先后建立了“映山红”助学站点22个,累计资助了200余名学生,建立爱心书屋2座,由员工发起的爱心捐款达十余万元。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虹桥中心小学以及该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的项目所在地到处都遍布着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以“一对一”结对帮扶、专项资助、教育科普、捐赠爱心书屋、捐款捐物、实地支教等方式,托起一个个孩子的求学梦想。

  新项目开创闵行志愿服务新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可爱的闵行人”在闵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闵行2011年9月成立“可爱的闵行人”志愿服务队,相继在“浦江鲁汇居委”、颛桥亦家、吴泾公园、闵行区信访办、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和君莲社区建立了6个志愿服务基地,组建了医疗服务、法律咨服务、“新浦江人”便民服务、更绿社区环保服务、敏众公司志愿服务、农行闵行支行“金穗”志愿服务、闵行区急救中心志愿服务、“隐形的翅膀”志愿服务、环保“创全”志愿服务、学生志愿者11支志愿服务分队。截至2017年6月,已进社区服务20次,累计服务群众近20000人次,咨询惠及群众近20000人次。目前,“大篷车”进社区活动已从定点服务大型居住区,扩展到更多有服务需求的小区,惠及更多居民。

  新联盟是闵行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形式。吴泾志愿联盟由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成,统筹区域内的志愿服务、联动四区资源、融合志愿力量、实现志愿服务的共建共享,搭建志愿服务枢纽平台。联盟联动园区、校区、厂区、社区资源,融合志愿力量,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为主体,以强化社会组织建设和提升志愿服务团队能力为两翼,通过“1+1”孵化代管的模式,即一个社会组织培育一个志愿团队,形成“一体两翼”的社区服务格局,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人人、时时、处处。联盟每季度集结吴泾热电厂、神华煤制油、摩根、上海建工学院、华东师大、紫竹小学、拾星者等50余支志愿团队、社会组织等,在永德路等繁华地段开展皮衣上光、修理小家电等各类志愿活动。各社区志愿服务站每月开展理发、修伞、磨刀等服务。邻里中心每天有2个以上便民服务项目。

  无独有偶。新虹街道地处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也是上海对外交通的西大门,从成立伊始,街道就将服务交通枢纽、服务商务区、服务社区居民作为工作的三条主线。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同样也离不开三方的携手共建。通过前期沟通、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新虹将社区、交通枢纽、商务区三方面志愿服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发起团队的号召下,由29个志愿服务团队组建了新虹社区志愿者联盟,实现了区域内各志愿者团队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16年下半年,第一批29家联盟成员单位拧成一股绳,协同作战,参与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同时还正式对外发布了新虹十大志愿服务项目。

  原标题:志愿服务新常态 文明闵行新气象





Baidu
map